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四川科普作家丨第266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赴川调研组听取我会工作汇报
来源: | 作者:颜菁菁 | 发布时间: 2025-04-24 | 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刊讯颜菁菁)4月15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调研组在成都召开了以“中国科幻的传统”为主题的专题座谈会,调研科普科幻创作和科幻事业、科幻产业未来发展路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春法主持座谈会,我省科普科幻作家代表、相关机构负责人共30人参会,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以“书面汇报”形式向调研组汇报了近些年来所做的工作。吴显奎理事长就汇报稿要点做了简要说明。

王春法对我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四川科普科幻作家在各自创作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表示祝贺。他指出,四川科普科幻创作拥有扎实工作基础,有一支潜心创作的作家团队,“老、中、青”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1979年就创办了影响全国的《科幻世界》,为培育科幻原创作品搭建了重要平台。希望四川科普科幻作家,秉承光荣传统,激荡头脑风暴,写出更多基于科学的创造性想象的优秀科幻作品。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郝贵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玲等出席了座谈会。


一校:范国芳

二校:郑   洁

三校:乌珠热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工作汇报

(2025年4月15日)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79年4月,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四川省首家成立的科技社团,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团体会员。首任理事长周孟璞,第二任会长董仁威,现任理事长吴显奎。自创会至今,换届8次。目前由第八届理事会领导协会工作。

协会创立当年,就创办了两种影响深远的科普期刊,一本刊名《科学文艺》(后更名为《科幻世界》),另一本刊名《科学爱好者》(后更名为《课堂内外》)。

协会八届理事会设理事81人,常务理事27人。吴显奎任理事长,钱丹凝、雷华、何夕、姜永育、陆杨、王小兵、赵玉昌任副理事长,乌珠热任秘书长。协会创会以来,先后接纳1300多位科普作家、科普编辑、科技记者,热心科普创作的科技专家、科技管理干部加入本会。

协会下设3个工作委员会和9个创作室。目前与协会建立了稳定联系并有创作业绩的会员有278人;学生会员817人;团体会员单位20家。

自2018年开始,协会设立了秘书处和独立办公场所,设有专职秘书长岗位。成立了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党支部,隶属四川省科协社会组织联合党委。

协会自创会以来,依照章程,按时换届,做到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和两次常务理事会。每年年初由常务理事会确定当年《工作要点》,举办多场科普科幻创作活动。

协会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依照《科普法》和协会《章程》开展科普科幻创作活动,全心全意致力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在2020年被四川省科协和重庆市科协联合评为“川渝一流学会”。协会党支部被中共四川省科协社会组织联合委员会评选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4年,协会理事长吴显奎被评为“川渝年度科普人物”,协会党支部书记赵玉昌被中共四川省委“两新工委”评为“四川省新兴领域优秀共产党员”。

随着传媒呈现方式的变革,协会适时地将会刊《科普作家导报》从传统纸媒转型为微信公众号,现已出刊263期。

协会坚持每年年末发布协会当年大事记,坚持45年。这些大事记详实记录了协会工作重要事项,是协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成为珍贵史料。协会还委托四川华奥科普传媒研究所编印了《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史研究》(第一卷)。

二、创作情况

协会自创立之后,特别重视科普科幻创作。提出“作家要靠作品说话”“作品为王”的主张。明确要求每一位会员把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作为创作的主线,把追求崇高作为人生永恒的主题!依照这些创作理念,在过去的45年间,协会会员先后创作出版(原创和编著)科普图书5000多种(2023 年统计数据),科普短篇(包括科普短视频)近20万篇(部),其中创会理事刘兴诗出版科普图书400多种,他创作的《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2011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普类),其本人被列入中国图书馆“中国记忆·学者口述”专访人物。我会第六届常务理事张文敬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我会七届常务理事朱庆教授主持完成的《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我会荣誉理事长董仁威,连续担任两届会长,在他主持协会工作期间,组织编写了多部科普丛书。他牵头创立“华语科幻星云奖”“少儿科幻星云奖”,影响大,辐射面广,鼓励了众多科普科幻爱好者创作。他独立创作和编著的科普图书有102部。其中,他主编的《新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优秀科普作品提名奖”“四川省2001年最佳图书奖”。

我会创会理事松鹰,一生致力于科学文艺创作,发表多部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传记。1990年,他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2007年,被评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四大”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松鹰还创设了“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为科普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我会创会理事谭楷是科幻世界杂志首任总编辑,他首倡设立了“中国科幻银河奖”,影响巨大。退休后,他写出两部报告文学《让兰辉告诉世界》《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先后在2018年和2023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我会已故的常务理事童恩正、刘佳寿、王晓达、王吉亭、赵健、崔泽海、张叙生、刘春和、周忠行等都创作或主编出版了多部优秀科普科幻读物。

进入21世纪后,除我会团体会员单位《科幻世界》杂志发现并扶持了省外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韩松和川籍科幻作家何夕外,四川一大批中青年科普科幻作家(编辑)逐渐登上创作舞台,陈俊明、杨再华、刘成树、姜永育、陆杨、杨枫、程婧波、李忠东、蔡鹏、贾煜、拉兹、侯京晋、肖伊、金文、张春晓、董晶、孙悦、李姗姗、范轶伦等陆续成为四川科普科幻创作与出版的中坚力量。

三、科普理论研究

四川是国内最早提出“科普学”研究的省份。1980年,我会创会理事长周孟璞与副理事长曾启治一同提出创立“科普学”建议,受到两弹元勋钱学森的重视,除当面交流外,还有多次信件往来。2011年,由周孟璞、松鹰主编的《科普学》正式出版,填补了国内科普创作理论专著领域的空白,为广大科普创作者、研究者提供了系统且专业的理论指导。此前,由董仁威主编的《科普创作通论》公开出版,引起科普科幻界的高度重视,成为科普科幻创作爱好者的指导专著。

2019年,四川大学成立了中国科幻研究院,由我会常务理事姜振宇担任秘书长。研究院依托四川大学的学术资源,积极开展科幻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组织科幻创作交流活动,挖掘和培育科幻新人,促进科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协会会员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

在过去45年间,协会多次召开科普理论研讨会和新书发布会。围绕科普创作的新趋势、新方法、新题材等展开深入探讨,促进了科普创作水平的提升。协会特别重视科普科幻创作文化的传承,做到薪火相传。编辑出版了创会理事长《周孟璞文集》,召开了“周孟璞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其业绩,激励新一代科普作家不断奋进。

四、科普活动

协会自创立以来,一直重视对优秀科普作品、优秀科普作家和优秀科普编辑的鼓励和肯定。45年间,协会会同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四川广播电视厅、四川省科协举办了四届“四川优秀科普作品评奖”活动,一大批优秀科普科幻作品受到奖励。评选出了“四川省九十年代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普作家(编辑)”“四川50年(1958-2008年)10部受公众喜爱的科普图书”“四川50年(1958-2008年)十大杰出科普作家”“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四川省优秀科普作家、优秀科普编辑”。授予了周孟璞元老杯功勋奖,一批老科普作家被聘为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举办了“董仁威科普作品研讨会”“松鹰科学文艺作品研讨会”“赵健科普编辑实践经验交流会”“谭楷优秀科学文艺作品研讨会”“张昌余、洪时中优秀科普作品研讨会”。这些活动的举办,激发了老一代科普作家的创作热情,并为新一代年轻作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协会积极支持成都科幻事业和科幻产业发展。吴显奎在“2017中国科幻大会”上,代表成都科幻界发布《成都科幻宣言》,2019年1 月,在十二届四川省政协联组会上,联合文艺界别委员,提交《发展成都科幻产业,建设中国科幻之都》提案,支持成都申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得到省委主要领导首肯。其后,协会还举办了多场科幻理论研讨会,电影《流浪地球》(一)公开上映后,及时跟进举办了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研讨会。2019年,隆重举办了协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刘兴诗、董仁威、松鹰、谭楷、张文敬、朱庆、张昌余、何定镛先后获得科普科幻创作终身成就奖,杨潇大半生成功领导科幻世界杂志社,建树功绩,被授予特别贡献奖。大会还评选产生了“四川省青少年科普科幻创作十大导师”,一批新近出版的科普图书和科普短篇受到表彰。

五、人才培养

为了解决科普科幻创作人才青黄不接问题,从2018年开始,协会决定实施四川科普科幻创作“千人培训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培训理工科类高校1000名科普科幻爱好者。从2018年到2023年,协会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十所高校开展 “千人计划”学员遴选培训工作,通过组织集中线下授课、线上辅导、现场创作、主题演讲、作品评选等环节的培训,有1000名学员结业,其中,817名学员成为协会学生会员。对优秀学员作品出版了专集《读心3.0——四川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千人计划”优秀科幻作品选》。

六、党建引领

协会特别重视秘书处党的建设。2018年4月,协会成立了中共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党支部。党支部以协会秘书处党员为主体。党支部书记由协会副理事长赵玉昌担任。协会党支部严格按照四川省科协社会组织联合党委的要求,开展党支部活动。组织秘书处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开展党史、党纪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2022年7月,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党支部被中共四川省科协社会组织联合委员会评选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乌珠热、副秘书长颜菁菁先后被中共四川省科协社会组织联合委员会评选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七、今后工作重点

1.坚持党建强会,保障创新发展。协会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协会治理相统一,推动党建工作与协会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进一步探索协会党建强会规律方法,促进党建和协会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协会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协会秘书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协会按照办会宗旨方向发展好。

2.深挖科技文化融合潜力,推动科普科幻创作高质量发展。从创作导向上,紧密贴合公众日益增长的审美、休闲等需求,将科学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创作形式上,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借助新兴技术与多元表达,创作一批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科普科幻作品。

3.加强科普科幻创作全媒体交流和传播平台合作,推进优质科普资源传播,实现精准优质的线上线下科普创作交流与服务,更高效、优质地服务会员,服务社会。

4.2025年将高质量完成好经2025年1月6日协会理事会批准的《工作要点》中的16项任务。